Fork me on GitHub

风景那边真好

风景那边真好

这个五一劳动节,想着也是旅游旺季,不想去景点增添拥挤,还是乖乖回老家农村待上几天。 老家也着实没有什么丰富的活动,每天下午没事就去田间地头钓钓鱼。

一个下午下来,惊吓还是有的,飞上来一条昂刺鱼,那家伙像水里发出来的炮弹一般,直接瞄准了我的小腿, 挺直了它背上的那根毒针,就给了我一针,顿时,我的感觉被不温柔的护士姐姐戳了一针那么的痛,还有点麻麻的感觉, 赶紧撸起裤脚,用它的粘液涂搽,把伤口里面的血挤出来。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痛痛的感觉消失了。

除了惊吓,惊喜也是有的,好几次,一扬起鱼竿,上面挂着两条鱼儿,那种撞了狗屎运的感觉,估计也只有钓鱼的人才有亲身体会吧。

一下午下来,两三斤鱼还是有的,大大小小的鱼在你的网兜里活蹦乱跳,那种丰收的喜悦不禁让我想要发几张照片到朋友圈。 于是随手乡间地头,夕阳斜照,胡乱咔咔两张旷野的照片,配两张鱼儿的照片,就发到了朋友圈。

夕阳斜照

让我惊讶的是,除了评论我的鱼外,有好几个朋友说我老家这里的景色真好,还有的朋友问我的老家是哪里的,待我告诉她后,最后人家也补一句, 你老家那里的景色真好。

我就纳闷了,景色好哪里了啊,不就是农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样子吗? 或许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呆久了,早已忘记了乡村的样子? 又或是我们看腻了各种景区的商业雕饰,开始想念这最自然的空旷天明?

我们都曾从农村来,也将到城市里去,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来时农村的样子,那里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Continue reading →

自媒体运营心得-沉默是金

自媒体运营心得-沉默是金

最近这些年,互联网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各种自媒体(博客,公众号,朋友圈,小程序,微博,短视频等)横行,乱象纷扰。人们在大量消耗地球资源,还不停地索取别人的时间和注意力。

无休止的内容和信息推送让消费者不堪其扰,人们开始取消关注,取消订阅,少点焦虑以求清净。

看看我自己,装了一些个App,用了一段时间,也删除了一些不停推送广告和软文的。 朋友圈360+的好友,真正经常联系的不多,有些时间久了没备注的频繁发帖的微商朋友,看昵称都对不上号了,是时候屏蔽一下了。 还有就是公众号,关注了一些,也去芜存菁地取关了一些。 加入了一些群组,每天都是成百上千的未读消息,想退出吧,又担心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真希望群组里跟帖的少一些灌水的,审慎发言。

过去,我们追求新奇,但是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这些东西多了,就有点受打扰了。

那作为一个喜欢写写文字的我,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这个年代,抓住渴望清净的信息消费者呢?

我赞同《Fjord 趋势2019》里谈到的,天下熙熙,天下攘攘,唯有相关,方能长久。如果产生的内容,没有给别人带来思考或价值, 那就果断的退订,卸载,删除。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作为一个作者,我也应该以此为鉴,力求写的每篇东西,都能寻求价值相关度,把最好的最相关的给你们。不会追求发文的频率和速度,更多关注的是价值。

也希望对您少一些打扰,公众号里的文章以后我就不每次都在朋友圈再次转发了。已经关注了我的朋友,觉得喜欢,可以“写留言”或者帮忙点“在看”。 如果不喜欢,请大胆的离开。

Continue reading →

羽毛球双打心得

羽毛球双打心得

大概从2015年开始,开始加入小区的羽毛球群,每周打1-2次羽毛球,锻炼锻炼身体。 这几年也总结了一些个人的小体会,列出来,大家一起参详体会,不对的地方还请高人指点。

为什么看着球迈不开

  • 预判没有到位,身体就不大可能到位.
  • 你身体没有准备好接球,没有做提踵屈膝调节重心等准备动作.脚下也没有分腿垫步的启动步动作,自然也不可能很快做出反应。

发力是不是要闪手腕

羽毛球不能太用手腕闪动发力,发力最终要靠手指,手腕发力幅度太大,容易损伤。我就曾今有一次后场强行顶后场,拼命甩了一下手腕,然后 手腕休息了2个月才恢复。

羽毛球运动意识领会

下面的这些点都不是我独创的,而是我结合网上视频讲解和自己在球场上的经历,下来对羽毛球的领会。

  • 高点击球 争取高手位主动击球,不被动等球
  • 用重心打球
  • 尽量体前击球
  • 羽毛球双打讲究的不仅仅是绝对速度,还有变化的速度,和衔接的速度
  • 不要想着一两拍直接杀死对方,注意连贯,多拍调动,减少主动失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双打时候,队友在后场下压,我在前场时后续过渡球应该继续平档抽保持下压,不要轻易起高,否则就破坏了队友下压带来的主动。

双打反手发球

  • 拇指食指捏球,其余三指自然伸直
  • 球头对准膝盖方向,这样发过去的球弧线较低。(球头垂直地面,球弧线较高)
  • 体会手腕推球出去的感觉,推的球稳定(而不是弹击),一半发T位球比较稳妥,接触球头的瞬间,可以改变球的左右角度,发出边角球。

双打进攻落点

  • 追身
    • 对于反拍防守者,攻其执拍手肩部,腰部
    • 对于正拍防守者,攻其非执拍手区域
  • 空挡
  • 中部结合部
  • 对方平行防守时,杀球时尽量杀给直线球员,谨慎杀大斜线,防止对方回后场空挡。
  • 后场选手攻对方反手边线,前场队友注意力在抓对方直线回球。

双打防守原则

  • 反手接杀
  • 起高球后直线后退,保护半区,队友移动并负责另外半区
  • 不一味起高,找机会挡网,反抽,斜线调动
  • 中路结合部,右手接
  • 如果你的搭档是左手,尽量轮转使其跑入左半区,这样形成双正手模式。
  • 接杀 挡对角,破坏对方节奏
  • 被动后场高球的处理
    • 强行下压,不回半场高球
    • 不勉强放网前,防止对方已有所准备抓网前,可以出平高球,或者后者高球,给自己准备时间。
    • 出其不意的线路变化和选择,化解对方的时间优势。

总之,我还是挺喜欢羽毛球的,与乒乓球强调速度和旋转相比,更强调节奏的变化和攻防的转变。 这种攻守之间的变换的瞬间智慧,是羽毛球对我来讲最大的魅力。

Continue reading →

孩子教育陷阱

孩子教育陷阱

当今我们很多父母都陷入了一种仲永式的小孩教育模式。 回顾过去的这些年,身边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小孩,就像梁实秋总结的那样 “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总乃与草木同朽”。

一些家长稍稍发觉自己的小孩小时候比较聪明,就容易给小孩太多的期望,报各种培训班,学钢琴,舞蹈,跆拳道等等。引导小孩胸怀大志,试想哪个小孩长大的理想不都是科学家,宇航员,国家主席之类的呢。 可是慢慢长大了,这些学习的东西都放弃了,像仲永的父亲一样,为了赚钱,中断了仲永在诗词方面的持续学习,现在的父母为了将来的升学,也中断了小孩的兴趣的继续培养,人格的持续塑造,转而专心应试读书,慢慢这些曾经的兴趣和理想都淡忘了,想起来也只能自己尴尬的一笑而过, 最终大多数的孩子默默无闻地过完普通人的一生。

孩子的教育确实是很难,我们都在摸索前行,可是我们应该想想如何避免陷入上述的陷阱。

Continue reading →

Technology Strategy Pattern Reading Notes

Reading Notes - Technology Strategy Pattern

几个商业策略的例子

  • 米其林轮胎与米其林餐厅指南

    卖轮胎的公司怎么会跟餐厅扯上关系? 在1900年的时候,车还是个新鲜事物,而且价格也贵,人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成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辆车,所以当时拥有车的还是少数人。对一家卖轮胎的公司来讲,如何能在这么少的车的数量里,卖出尽可能多的轮胎,这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增长的问题。

    只有两种方法能卖出更多的轮胎: 卖更多的新车;或者寻求一种方法让拥有车的人开得更多,以便更早地更换轮胎。

    于是米其林公司创造性的创建了推荐各地美味餐厅的米其林餐厅指南,并且免费推出。就这样,这份餐厅指南,成了米其林公司绝妙的广告手段,很快它的名字传遍了法国,欧洲乃至世界。人们也真的被鼓励拥有新车,以便能开着自己的车去米其林指南里推荐的地方去享用美食。

  • Oracle 的并购

    2007年,甲骨文公司制定了一条商业准则: 让甲骨文的所有细分产品在市场中都保持数一数二,如果自己本身的产品做不到,就收购同类产品的领导者。

    在2008 到 2013 期间,甲骨文大约收购了60多家公司,达到平均每个月收购一家公司的频率。从2004到2014的十年间,甲骨文在收购上花费了450亿美金。

    这项策略的效果是有利有弊。一方面他让客户感知到用甲骨文的产品没错,因为他是数一数二的。另一方面它让甲骨文忙于把现有的产品与收购的产品进行集成和整合, 而忽视并错过了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的最佳时期。

  • 施乐(Xerox)和 佳能(Canon)的不同

    施乐在1968年发布了一款每分钟能复印120张的复印机,面向大企业客户。 2年后,施乐占领了95%的市场份额。 施乐的机器很大,很复杂,也很贵,需要施乐的专业的服务人员进行维护和维修。它的策略就是为了与世界500强这样的大公司保持紧密的长期的客户服务关系。

    佳能研究了施乐,并推出了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的产品。 它的产品相对便宜的多,面向各种类型公司以及个人。它设计的打印机由几个模块构成,并且模块相互独立,一旦某个模块损坏,可以很方便的替换。 虽然单个的复印能力没有施乐的强,但是因为便宜,对于大公司,同样的买施乐产品价格可以采购多套佳能的产品,这样还能保证可用性,因为一个坏了,还有许多其他的可以使用,而不会影响工作。

    因为佳能设计的打印机便宜,因此它抓住了个人和小企业用户。这为佳能打开一条新的收入渠道,这是施乐所不能与之竞争的。

Continue reading →

All Tags

mindset

devops

book

ci

communication

jenkins

自媒体

hometown

geek life

cloud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