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All Tags:

mindset

devops

book

ci

communication

jenkins

自媒体

hometown

geek life

cloud

不能丧失的基本能力

21 Jan 2021

步行的能力

2020年换了一份新工作,从前的单位离家40公里,现在的单位离家6公里。 从前开车一路高速40分钟到公司,现在虽然近了,开车只要20分钟到公司停车场,停车场走到办公室20分钟。

通勤时间没有变,可是我喜欢现在的上班路,特别是那段要步行的路,让我放慢节奏,明白还有一种距离是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去到达的目的地。

因为我明显感觉到,我们缺乏这样的运动,几步路也要喊个车,回头却通过夜跑,健身房,轻断食来减少脂肪的积累。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丧失的第一种能力就是步行的能力。

交流的能力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我们经过了一段居家隔离的时光,全民开始逐渐习惯在网上买菜购物,甚至我们都很少去那闹哄哄夹杂着海鲜味,肉腥味的菜市场。 慢慢地我们离市井小民越来越远,没有机会去在几个摊位前货比三家挑选食材,甚至连某样食材应有的市场行情也捉摸不透,更可怕的是,再也没有机会去跟商贩面对面去讨价还价。

我们慢慢地变得只和App沟通,也慢慢被App 背后的设计逻辑欺骗。

所以,我们不能丧失的第二种能力就是与人相处,和人沟通地能力。

静心的能力

这些年,网速变快了,交通也变快了,快递也比以前的书信邮寄快了,电脑手机的配置也越来越快了,可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忙。 忙得毫无头绪,漫无目的。

小时候一盒磁带可以正反面翻过来倒过去地听,每首歌地歌词都烂熟于心,还能用小本子把歌词一句一句誊写下来。 小时候的一个电影,可以跟着放映员到各个村庄一遍遍地看。

可是2020年,我发现我连好好看一部完整的电影的时间都没有,好好记一首歌的歌词的时间都没有。

身边地一切都变快了,一切东西都在加速生产,也在快速消费。

可是我们身为人,不是超人,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们要用心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被这个快速的世界牵着鼻子走马观花。

2021,这个春节,假如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我希望能给自己好好放几天假,就在家里啥也不做。

所以,我们不能丧失的第三种能力,就是让自己的心慢下来,静下来,蓄势待发。

金刚川 - DevOps Engineer 好似工兵连

20 Dec 2020

之前看到某位女大佬在朋友圈赞许过这部叫金刚川的电影,心里一直存疑怎么女孩子会喜欢这样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呢?

终于忍不住趁这个周末晚上睡觉前,在家里看了这部电影的一半。

这部电影的前一个小时,讲的大概就是大部队要渡一条河,敌机炸了河面上的桥,而我军这边工程兵负责修桥。 反反复复,敌机一遍遍过来侦察轰炸,工兵连这边一遍遍迅速的修复。 来保障大部队的渡河。

当然敌机每次来轰炸的时候,我军这边还有两门隐秘的高射炮小组,一组负责打飞机,一组隐蔽保持实力。

看到这里我再无心往下看,这不是活生生的 DevOps 团队之与整个IT研发团队的关系吗?

快速修复,持续保驾护航

DevOps 本身是一种文化的转变,打破开发与运维的壁垒。为整个团队赋能。当然实际过程中,DevOps Engineer 除了构建基础工具(CI/CD)链保障开发运维高效地开展工作外,还需要迅速修复从故障中修复,如果自身地平台都垮掉了,还怎么保障开发、支持团队?

这就很像工程兵,除了开路修桥保障部队地迅速通行, 路被堵了,桥被炸了,还需要迅速地修复,持续保驾护航。

稳定性和高可用

桥修好了,为了防止敌机破坏,桥两边地隐秘地高射炮小组,为了保障桥体地稳定性,时刻观察天空,一旦发现敌机,就第一时间射击驱逐。

这就像 DevOps SRE 当中地稳定性运维,面向Observation 运维,通过一些监控工具 (ELK)对产品就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第一时间进行干预,自我修复。

那两门高射炮分两个小组,一组负责设计,一组负责隐蔽, 这就像我们软件开发中地高可用,也是对我们DEVOPS 平台地高可用和自我恢复提出地要求。

想象一下,我们的平台支持着开发团队,如果我们遭到破坏怎么办?我们自己能不能快速地自我恢复?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迅速恢复,必然对整个队伍产生阻碍。

做优秀的工程连

DevOps 团队除了持续的精研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整个公司赋能,还需要时刻保持自身的稳定性,高可用,故障的快速自愈能力。

甘于奉献

小时候我们都下过军棋,工兵在我们眼里是很不起眼的角色, 只知道他能排个雷。

这就像我们一个个项目,每个项目成功上线了,离不开开发组的研发,他们会受到表扬赞许。这就像一场场战役的胜利,英勇杀敌的冲在前面的战士,会被授予军功章。

而保障赋能团队,就像这个工兵连,排雷,开路,铺桥,没看这部电影,这样的团队往往会被我们忽略。

但是真是有这样的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坚韧不拔的工兵连队,才能保证大部队的一次次的胜利和成功。

我们每个人,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价值,做好自己,甘于奉献。 这是我看了这半部电影的感受和电影给我的动力。

煮面条

13 Dec 2020

如果你不会做饭,相信煮面你一定还是会的。 如果你没有做过饭,相信你一定自己下过面条。

清水面条吃上两次,就略显单调了,此时就想着加点滋味来丰富一下。

暑假的时候,我就曾自己做过两次有趣的尝试。

第一次我用鲜嫩滴绿的丝瓜煮面,三小调羹油炸炒滚刀片丝瓜,两大碗水淋上烧开,串入一把面条,过上几分钟,捞出面条,盛入面盘,倒上锅里的丝瓜汤。 汤汁满满的一盘清香扑鼻的丝瓜面就出锅了。

还有一次我用咸菜煮面,依照之前的经验,仍然放了两大碗水烧开,串入一把面条,过上几分钟,捞出面条,盛入面盘,倒入锅里的面汤,再在面盘上放一把咸菜 当浇头。拌了拌。

没过一会,咸菜吸收了面碗中的本就不多的清汤,水煮面条竟成了干干的咸菜拌面。

看着这碗干拌面,才恍然大悟。同样是佐料配菜,丝瓜水分充足,而干干的咸菜确是会吸水的。

码农其实也是人

14 Nov 2020

听人讲话,有时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最近冷不丁从一位大佬那里听到“码农其实也是人”时,让我回味了好几天。

第一层意思: 码农不是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该有的生活。 码农不是。 他们常常夜里挑灯,半夜星路归途。

人善于表达,码农却比较木讷。 还给自己找理由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不知道哪里来的骄傲。

第二层意思: 码农不像普通人

不修边幅,牛仔裤,格子衫,发量少,啤酒肚是一个程序员典型的特征。

他们不像普通人那样爱动,座椅就是他们的沙发,屏幕就是他们的情人。

就像孔子心中的颜回,一键盘,一鼠标,坐桌前,人不堪其累,码农也不改其乐。

码农虽然也喜欢女人,但在挑选电脑,挑选键盘的时候,他们比选女朋友还认真。 在键盘上一次次连续敲击的节奏感,回馈感,对于他们,不亚于啪啪啪的快感。

第三层意思: 码农是超人

普通人干活干累了会休息,码农是干活干完了才休息。

码农不达目的不罢休,绝不让一个敌人站在自己目前,必须阶段性地消灭了一批敌人他们才收手,他们绝不允许有问题 弄一半,缠绕心头。

武林高手,以一敌十。码农的神功有目共睹。

他们设计的程序让这个世界加速运行。衣食住行,变得越来越便捷。生产制造,更加智能高效。

他们的破坏力更是不容小觑。

他们可以删库跑路,让千万人正在使用的工具立即卡壳,也可以制造Bug来养活一打QA和PM。

第四层意思: 码农他妈的就是个人而已

舞女也有泪,码农也是人。

码农大多比较闷骚,也有七情六欲,虽说大多是纸上谈兵,实在是因为实践的机会太少。

码农也要吃饭,也要睡觉,也要尊严。

就像我现在这样,吃饱了,睡醒了,凌晨4点起来码字,就为了生而为人的那点尊严。

码农其实也是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年之前,十年之后

07 Nov 2020

十年之前,十年之后

过去大约10年的时间,我所工作的群体,接触到的大多都是我的同龄人,岁月的摧残,社会的洗礼,我们基本被磨得一般平整。

35周岁,对于IT人,是个敏感的年纪,我在这个年纪选择了新的环境,对过去,有不舍,对未来,有期许。

来到新的地方,接触的人,年龄跨度很大,有年长几岁的大哥大姐,也有小我近10岁的小弟弟,小妹妹。

我慢慢喜欢跟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

先从年轻的小伙伴们开始说起, 他们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干劲十足,斗志昂扬,充满激情,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 心底的那潭死水一次次地被他们搅动着,开始徐徐泛起微波。

工作之外,这群小伙伴的思维开放活跃,跟他们交流,我真的是要脑洞大开去追逐他们奔放的思想。 他们嘴里说的话,爆的料,抖的包袱,除了能让你喷饭,也能让你回味再回味。

球场上,这帮家伙,技术不够细腻不要紧,人家有快速的反应,灵活的身体,前扑后杀,上蹿下跳,我喜欢调动他们,看他们满场飞奔的样子。

跟他们在一起,我感觉我又回到了十年前,回到了最好的20岁。

再说说前辈们,看到他们仍然努力的工作,干练的作风,为了梦想,砥砺前行。

我希望十年之后,能像他们那样继续拼搏。

那当下呢? 我会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忘记年龄,在这个池塘里与大鱼小鱼们尽情地嬉戏。